日期:2015-12-14 點擊: 關鍵詞:IT服務外包
9月23日下午,第七屆中國國際服務外包交易博覽會服務外包專題座談會在杭州世貿君瀾酒店嘉禾廳召開。會議以“中國IT服務外包的回顧與展望”為主題,回顧了中國外包近10 年的歷程,與會代表均積極發表了拓展服務外包領域和擴大合作方向的建設性意見。其中,浙大網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鐘明博分享了對中國服務外包行業現狀的思考與見解。
以下為浙大網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鐘明博的發言全文:
各位領導、各位同行,非常榮幸,今天有機會向大家匯報一下我對中國服務外包行業現狀的一點認識。
我1990年大學畢業后,就一直從事服務外包行業,前面十年在發包方做白領,2000年秋天我回國創業,從四個人開始起步,到今天五六千人的隊伍。應該說,15年創業歷程中從來沒有像這兩年這樣感覺到壓力,感覺到緊迫感,也感覺到使命感。為什么呢?服務外包這15年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和長足的發展,但是我們周圍的社會環境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和發展,所以帶給我們的壓力非常大。主要是兩點:
第一點是我們所處的經濟環境有了很大的變化。在過去高速發展的時候,坦率來講,我們不是非常注重專業能力,更多靠成本優勢,就是人口紅利。今天整個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中國經濟很難再現過去的那種高速發展了,必然帶來的是對我們要求的 提高,要求我們不能簡單地僅僅靠勞動力成本的優勢來維持我們的競爭力,而且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種城市勞動力成本優勢也在喪失,已經和客戶的這些發達國家接近了,這就帶給我們非常大的壓力。
還有,最近幾年科技的進步,也使得滿足客戶需求所需要的單位成本大幅度降低。如果我們沒有一些創新的商業模式、一些創新的技術手段,我們的競爭力也會在下降。
第二點是法律環境也有了一些變化。應該說,十幾年前我們去國際市場競爭,我們要拼命地解釋,比如中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對個人信息的保護,最近幾年這些方面不用擔心了,但是《勞動法》客觀上提高了外包行業整體成本,即使在我們支付的工資水平不變的情況下,企業雇傭勞動力的成本也是在提升的。不管法律是怎么樣的,但確確實實給企業帶來壓力了,我們必須要考慮。而且,人口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當90后成為我們這個行業主力員工的時候,我們發現過去十年延用的老一套管理方式已經不能適應今天形勢的發展了。前一段在外包年會理事會上,大家在討論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中國每年有幾百萬大學畢業生,但是我們招人卻很困難,人都去哪兒了?第二個問題是招來的人不認可企業過去傳統的管理模式,特別不認可加班,他的價值觀、他的生活態度已經跟我們不一樣了。所以不管好壞,都要求企業必須改變你自己的經營管理模式,去提高你自己的業務價值,
從我們行業本身來看,好的方面就是我們的購買者、我們的市場,它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個性化,而且市場需求方面國際市場雖然沒有大的增長,但是我們感受到國內市場確實有一些爆發性的增長,這個可能和中國經濟走到現在各行各業都面臨著轉型升級的現狀有關系。
服務外包我個人覺得它不是一個行業,它實際上是一種業務形態,是以IT技術為手段為所有行業提供服務的業務形態。我們所服務的這些行業它現在有轉型升級的需求,必然帶來我們服務外包的市場需求爆發式增長。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我們競爭力還沒有提高到足夠強的程度。所以我們今天的現狀是需求大量的增加,利潤卻沒有相應的提高,也就是說看起來很熱鬧,但是企業利潤沒有增長。
如何改變這個情況?我覺得有幾個方面:
首先從供給來看,我們的員工供給來源主要是高校以及培訓機構。供給總量并沒有減少,但是按照我們傳統的觀念來看質量在下降,不一定是真的下降,我是說按照傳統業務的管理方式來看質量在下降,這就促使我們必然要考慮如何改變我們自己。
另外,服務外包在今天已經分化成兩類了,一類是傳統的離岸開發,就是以系統設計、開發、測試、運維為代表的傳統離岸ITO業務。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我認為這個業務正逐漸走向成熟期。成熟期的一個代表性現象,就是新的競爭者不多了,很少有新加入的了。替代者虎視眈眈,對中國服務外包行業來說主要替代者就是印度。行業內部的公司數量也在減少,但是留下來的企業的規模和能力都在提高,我覺得這也不是壞事。業內很多公司老總覺得越來越難了,但實際上也存在這種可能:業內會形成一些大的企業集團,有了做大做強的空間,而且我們有可能集中優勢資源,在一些市場上有所作為,比如說像日本這樣的市場,中國企業有絕對性壓倒優勢的市場,在這些市場上有所作為。像華為,2014年在日本市場的體量已經跟微軟一樣了,雖然它不是單純的IT服務,但是中國企業大到一定程度、強到一定程度的話,也許未來在日本IT市場最大的外資不是IBM,而是中國公司。如果我們集中優勢資源去做,這是有可能做到的。這是一類傳統的服務外包,傳統的服務外包一定會走向成熟期。
但是我們也看到,隨著中國經濟新常態帶來新的變化,新的需求大量出現,我們還有另外一類企業,它做的服務外包模式已經突破了我們傳統的定義,已經不是簡單的ITO、BPO和KPO,特別是隨著互聯網發展帶來的變化,我們需要重新定義服務外包的內涵和外延。這時候會出現很多新的商業機會,從國內來看有很多新的加入者加入到了這個領域,我們的人員供給,很多大學畢業生其實也是流向了那些新的業務領域,其實那些業務領域目前還沒有被定義為服務外包業務。從這個角度來看,整個服務外包業務體量還是在增加的。
所以我也建議行業的專家學者,我們應該再一次來研究服務外包的定義。服務外包行業的人都比較實在,不太會宣傳自己,其實最早的跨境電商B2B就是我們做的,只是我們自己沒有下定義,我們沒有把自己提升上來。我個人覺得,行業內的企業集團目前出現了非常大的分化,比如說文思走文思的路、軟通走軟通的路、網新走網新的路,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說明我們未來的選擇變得多樣了,不像過去那樣所有的大公司集中在一個很小的領域里進行競爭,而是條條大路通羅馬,未來的路越來越多,每一種選擇可能都是正確的。
從行業協會這個角度,我們也非常愿意整理和總結我們業內的聲音,我們向政府做一些政策上的建議。我覺得,建立一個公平的、規范的市場體系,可能會比一些稅收方面的補貼更重要。過去的十年,坦率來講政府在中國外包發展的過程當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如果沒有政府的倡導不可能有今天。但是今天的形勢變了,我們可能要充分發揮行業自身的作用,來把這個行業做大做強。
云爍IT服務,您身邊的IT服務專家!
來源:互聯網